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《與家人的財務界線》談錢傷感情?3大面向拆解:家人借錢,借還是不借?

為什麼要閱讀《與家人的財務界線》?

親情跟錢扯在一起,總是有理不完的煩惱。理性這樣不行,感性上又會覺得過不去,總是有被勒住脖子的感覺。這本書很好,有系統的拆解了財務界線的判斷方法、處理方法,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讓讀者覺得自己不孤單。

適合誰閱讀?

  • 被親戚、家人、甚至是多年好朋友借錢過的經驗
  • 家人說他是幫你投資股票,不會害你
  • 家人說對你好,企圖干涉你的理財行為甚至是直接要求你上繳
  • 遇到家人干涉財務的部分不知道怎麼拒絕,心裡很不是滋味
與家人的財務界線

與家人的財務界線

作者: 李雅雯(十方)
出版社:采實文化
出版日期:2020/02/27

什麼是「金錢界線」?

「劃分錢的使用範圍」

就像後院草坪籬笆
藉由籬笆,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草坪多大,
在哪個範圍修剪、施肥、澆水。
分得清哪些是別人的範圍。

摩擦力:5大工具辨認傷感情的來源

#1 金錢圈

「誰」可以自由地運用你的錢?
有的人金錢圈很小,小道只有自己,自己賺的自己花,別人賺的別人花。有的人金錢圈很大,把親朋好友都包進來。

試著用下圖把誰可以用您的錢,用藍色塗滿。然後再用另一個顏色,畫出伴侶覺得誰可以用他的錢,把顏色塗滿。

金錢圈

金錢圈

畫好的金錢圈

畫好的金錢圈

畫好了嗎?你跟伴侶的圈圈是完全重疊的嗎?還是長這個樣子?

每個人憑著經驗、境遇,家庭成長背景,金錢圈大小不同。進入婚姻之後,兩個人的金錢圈被迫重疊。疊不起來的就是會吵架的地方。
為了在金錢上少一些糾結,需要把自己的圈擴大一點、縮小一點,和伴侶的圈盡量重疊。而這個改變是很痛苦的。

透過這些問題,跟伴侶互相理解金錢圈的範圍
1.小時候有什麼玩具,跟同學比,自己富有嗎?
2.你父母小時候的環境富有嗎?
3.你父母會為錢吵架嗎?原生家庭有沒有借錢給他人的經驗?
4.相信家人的生活跟債務,自己必須「有難同當」嗎?為什麼?


#2 金錢依賴

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態圈。
給錢的「照顧者」,跟拿錢的「依賴者」。

你知道你是哪一種角色嗎?

如果不知道,這裡有一些依賴者語言
1.用絕對觀點看事情:你不幫就沒人可以幫了!
2.以偏概全:你不幫,他這輩子就完了!
3.誇大或淡化:他會被黑道追殺,你知道嗎?
4.使用「應該」評論你:自己人應該幫自己人!


想想在家庭裡面,乃至於大家族裡面,自己是「照顧者」還是「依賴者」呢?
當衝突來臨時,快速指認金錢依賴角色,辨認情緒勒索的言語,大腦才會出現「啊!原來如此」的聲音瞬間解除壓力重擔,把心收回到核心問題。避免被勒索的情形下做出自己會後悔的決定。

#3 金錢義務

設定給予的限度。

家裡一直給你要錢,你一直給,給少了他們不快了,給多了他們快樂嗎?他們有滿足嗎?你自己有快樂嗎?

事實上,一直給錢讓你自己不快樂,是你自己的責任,不是索取者的責任。

練習說「不」。

1.爸爸(媽媽),我不能給這五萬元。
2.爸爸(媽媽),我不能負擔這筆錢。
3.我瞭解,聽到這些你一定很不舒服。
4.我瞭解,妳一定覺得我不孝順。
5.但是,我不能給。
6.但是,我做不到。
7.(沈默不解釋)

人生的問題,要靠自己勇敢。


👉🏻《蔡康永的情商課》為你自己活一次



#4 金錢性格

每個人都有自己花錢的獨特性質,是一個人習慣、喜好、品味的總合。分為「享受型」和「節省型」兩類。

享受型喜歡買漂亮的東西、住漂亮的房子、買最新的手機、效能最好的電腦…。
節省型的人相信「勤儉是美德」,穿舊衣點、吃得簡單一點也甘之如飴。

這兩種不同金錢性格的人湊在一起,也成了吵架來源。
節省型+享受型:不用說,徹底三觀不合。
節省型+節省型:一切都省,失去人生樂趣。
享受型+享受型:卡奴候選人,一不小心被債追著跑。

破解方法
節省型+享受型:價值觀沒有對錯,重點是溝通、尊重。
節省型+節省型:戒除「不合理」的省錢習慣。
享受型+享受型:正視自己「過於樂觀」的問題。


👉🏻如何開始個人理財?10招受用一生的超級理財攻略


#5 金錢藍圖

對自己的未來跟所要付出的努力做「有步驟、有階段的預想」。

來~用這張空白的圖,把自己的金錢藍圖畫出來吧,也邀請另一半用另一個顏色來畫。

金錢藍圖

金錢藍圖

畫完出現的金錢藍圖差異

畫完出現的金錢藍圖差異

金錢藍圖不同,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「過去的經歷」不同。
橘色:小時候家裡比較拮据,養成花錢謹慎的個性,父母也鼓勵不要裝飾自己,不要注重享樂,生活簡樸平順。
藍色:小時候家境比較寬裕,青壯年的為自己事業打拼,期許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若是沒有用這張金錢藍圖檢視,到50歲之後,必有一方感到壓力,或是壓抑。

修改藍圖:
1.同樣回到父母的花錢存錢習慣開始討論
2.從對方的花錢、存錢習慣找到可取之處,誇獎對方
3.從對方的花錢、存錢習慣找到改進之處,提醒對方
4.覺察自己對現在生活的評價,想想滿不滿意
5.討論對未來生活的渴望,想想為什麼會有這種渴望



判斷力:5個設立財務界線的原則

#1 因果原則

「不幫」才是真正的「幫」

一個孩子不懂的存錢,隨意透支,欠下了卡債,媽媽卻幫他還清,不讓他嚐嚐負債的感覺;時間久了養成習慣,他無法克制自己,無法規劃未來,變相阻饒孩子學習的機會。

遇到情緒比較激烈的親人,對方被拒絕,自己不一定承受得了對方的反擊,尤其對方又用親情、情緒勒索。遇到情緒激烈的人難免想花錢了事,但,這樣會解決嗎?

勇敢控制自己情緒,死守自己的底線,勇敢地拒絕。
「我知道我不幫你,你很生氣。我瞭解你現在很難過,但我有我的原則,有什麼我能幫上忙的嗎?」

可能會讓情況變糟糕、吵鬧變多,但我們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挺身而出,畫下清楚的界線。這是保護自己,也是真正幫助對方。

#2 露出原則

勇敢地說出自己的不喜歡。

日本泡芙之父Hirota在媳婦過門的時候就跟他說清楚:「我們住在一起,你必須直接告訴我你『不喜歡』什麼。」
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清楚,我們才能好好相處。

說實話很危險,但實話能讓人自由,自由值得冒險。

決定「露線」注意兩件事
1.不要陷入「三角」關係:和誰的衝突就和本人解決,不要迂迴地找第三人傳話。
2.不要忘記問:「除了錢,我能為你做點什麼?」親人之間劃清財務界線不是要決裂,還是想讓關係變得更好,因此主動提出關心。

這件事一點都不容易,如果一時做不到不要放棄,有時候是一個適合改變的時機。我們先把能做的做好,然後放輕鬆等待時機。

#3 為什麼原則

看清你底層「動機」。

有些人就是很容易鬆開錢包,把錢借出去。原因到底是什麼呢?

「出於害怕」
害怕失去愛、害怕被討厭、害怕孤獨、害怕失去「善良」、害怕「愧疚感」。
因為害怕將錢借出去,違背自己的真心,就像外人暴力地打開了自己「內在的房子」,讓我們混亂、低落、搖擺、筋疲力竭…

我們應當停下來感受自己的內心,衡量一下對方真實的需要,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狀態下,把剩餘用不到的現金借出去。在豐盛的狀態下給予,開啟「愛的循環」,而不是「債的循環」。

#4 責任原則

先為自己負責,再滿足他人。

曾聽過一個故事,爸爸突然幫女兒買下了一間房,全家搬了進去,要女兒背負房貸。女兒不從,大罵女兒不負責任。
1.背負責任的目的是什麼?
2.背負責任的對象包括誰?
3.背負責任的順序是什麼?

每個人,首相要先為「自己」負責任。拒絕為他人負責任。

#5 不一原則

不只歸咎一個人,還有關係人。

思考財務界線的關係人,造成金錢痛苦的相關人員有哪些?
一個錯誤不是「一個人」的錯誤,俯瞰整個因果,相信只要鬆動了,整個結構也會一起鬆開。



心態力:5個應對的方法

#1 不間接傳話

婆婆跟媳婦吵架,婆婆不跟媳婦談清楚,卻打給女兒抱怨,甚至請女兒傳話要媳婦道歉。
三角傳話只會讓關係變更糟糕
不如就我跟你,面對面溝通吧

#2 以「我」來回應

一切都是「我」感受到的
我很遺憾您這麼生氣。
我瞭解您生氣的原因,但我已經決定了。
我知道您會不高興,我希望您冷靜下來再想想。
我發現借錢給___之後關係會受傷,儘管我知道您會還我錢,但我不想再經歷那個過程

#3 不解釋

他們會問你為什麼不幫
但這實際上不是一個問題,只是要你幫的命令句而已
不必解釋,也不要回應任何發問
在情面前已無法講道理。不解釋堅守界線

#4 除了幫忙還錢,我還能為您做點什麼

表達關心,拍拍他的肩膀,告訴他他不容易,送一些米、食物,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支持他的家庭與生活。

#5 在豐盛的狀態下給予

愛是「禮物」,送您的東西,無條件給予的東西,叫做禮物。不期待您「還」回來。只有「債」需要還回來。
仔細聆聽心理的聲音,斟酌對方需要,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狀態下,將剩餘用不到的現金借出去,在「滿出來」的狀態下出借,是豐盛的給予。

👉🏻《當和尚遇到鑽石2:善用業力法則,創造富足人生》

與家人的財務界線

與家人的財務界線

作者: 李雅雯(十方)
出版社:采實文化
出版日期:2020/02/27

台科大數位所畢業。文科出生,沒有工程及財經背景,往上一跳當了好多年軟體公司的專案管理師(PM)。現在本業是科技業打雜小妹,業餘時寫寫美股投資相關的文章。

<因為賺錢不容易,更要用對投資方法把錢留下來。>


證券教父科斯托蘭尼:

「股價最終會回到基本面」


這裡是從零到一開始投資理財的平台,自由且堅定。

《平凡暄誓》接受自己的平凡,然後全力以赴的出眾。

最後更新日期:2023 年 07 月 1 日

This Post Has 4 Comments

  1. 白白

    好棒的觀點!我也要來找老公一起畫出金錢藍圖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