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2020/2開始,武漢肺炎爆發,道瓊股市從29551,一路跌到19965 (2020/03/18)。跌幅超過33%,VIX恐慌指數更是超過前波08年金融海嘯的高點,形成了可比1987年的經濟大恐慌。
巴菲特回憶:
「1987年10月19日那天結束後,多數專業機構都破產了,是真的拉下鐵門。這場金融恐慌中,3,500萬人在9月1日完全不擔心他們的貨幣市場戶頭,到了9月16日所有人都害怕了。」
「人們視貨幣市場戶頭為現金,那天我出席的一場生日派對上,每個人都在講這件事。」
這幾年ETF (Exchange Traded Funds)具備交易方便、分散風險、透明度高等許多優點,買入一檔等於買入一籃子不同的股票,迅速在市場上成為一種風潮。而恐慌時有如山坡上的失控馬車,一路往下奔走的熊市,也使得ETF淨值快速下跌,打折打折打到骨折。
有許多人會問,我的ETF會跌到歸零嗎?
我的ETF會下市嗎? 現在只剩個位數,是不是代表是最低點?
什麼樣的情況,ETF會下市清算?
答案是:ETF的發行商已經沒有錢可以賺了,直接跟你說,我不玩了!
ETF 英文全名Exchange Traded Funds,中文名稱「交易所買賣基金」,簡稱為「ETF」,台灣證券交易所定名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。本質就是基金,差別在於
- 一般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買賣配置、遵循古法純手工釀造而成
- ETF是券商追蹤某個指數、模仿他的成分去配置、電腦自動買進
一般基金與ETF兩者都有費用(經理費、管理費跟交易費等),差別是ETF比基金便宜,也是ETF最大的優勢:費用低。
【ETF】0050的費用率,資料來源:元大台灣50公開說明書
思考一個問題的本質:發行商創出ETF跟基金是為了什麼?做慈善嗎?還是回饋全人類?
當然不是!券商當然是想賺我們的錢呀!
你以為他們是吃素的嗎?
那什麼樣的情況,ETF會下市清算,讓發行商打包回家不玩了?
如同這篇文章一開頭提到的:發行商未來已經沒錢賺了,甚至是長期持續賠錢的時候。
那什麼時候會沒賺錢?
只要投資人持有ETF,發行商就能定期從中收取內涵管理費用,源源不絕的收入。
相反地,如果該檔ETF的流動性不足,市值小,就有可能下市清算。
台灣證交所公布,富邦發達ETF終止發行下市之消息
仔細看上面這張剪報,關於富邦0058ETF清算下市的新聞,30個營業日淨資產價值平均值低於1億美元,跟證交所申請終止上市,也就是下市。
台灣境內發行ETF的下市標準
每檔境內基金ETF,在公開說明書中都有說明其終止上市清算的條件。
0050的下市條件
來看看台灣最具知名度的ETF-0050。
很多人都說,0050很穩不會下市。
但如果我們仔細去看公開說明書,其實是有下市條款的。
0050下市(終止上市)的條件 | 經《謙森觀點》授權給平凡暄誓發布
0050就是在複製台灣加權指數,沒有指數能追蹤,當然只能下市。
其他的內容,翻成白話文來看,意思就是:
- 政府叫發行商下市,就會下市
- 發行商覺得沒賺錢要下市,就會下市
- 發行商破產不玩了,就會下市
- 改規則但跟投資人談不妥,就會下市
接下來再看一檔2020年10月5日下市備受討論的元大石油正2(全名:元大S&P原油正二)。
元大S&P原油正2為何下市?
元大石油正2(股票代碼:00672L.TW)是元大發行,追蹤標普原油指數,美日正向兩倍槓桿的ETF。
油價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(武漢肺炎)的關係,導致原油需求大減,同時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減產協議沒談妥,造成血崩式的下跌,原油油價低於30元/每桶。這使得這檔ETF淨值大幅下滑,最後被迫下市。
元大石油正2的下市條件 | 經《謙森觀點》授權給平凡暄誓發布
如果照當初發行的公開說明書下市條件來看,元大石油正2沒有被下市的機會。
但是金管會在2019年七月,對於以期貨來追蹤指數的ETF新訂了規範:「最近三個營業日的基金平均單位淨值,較最初單位淨值累積跌幅達90%時,或基金平均規模低於新台幣兩千萬元,就會列入清算下市程序。」使得這檔ETF出現被下市的可能。
也是典型的,「政府叫券商下市,就會下市」。
但最近全球市場的波動實在太大,金管會又在2020年3月19日出面調整規範,為了避免市場價格繼續波動增訂免下市的彈性條款,更改為「最近三十個營業日」。
因此元大投信2020年10月5日向主管機關申報下市,並且同年11月13日正式下市,12月1日完成清算作業。
台灣的ETF真的會下市
每隔一段時間,我們都能從財經版上面看到有ETF下市的消息,
- 2019年6月25日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30單日反向一倍ETF因規模達清算標準下市
- 2019年8月8日華頓標普高盛布蘭特原油ER單日反向1倍也因為規模太低而終止上市
- 2025年6月10日新光標普電動車ETF(00925)連續30個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1億元申請下市
- 2025年6月18日富邦中國政策債(00718B)基金淨資產價值最近30個營業日平均值低於新台幣2億元,達終止證券投資信託契約標準
而多數境內ETF與基金都會設定,最近三十個營業日淨資產價值平均值低於新臺幣1-2億元,就達其信託契約所定之終止信託契約標準。
所以別再相信「ETF不會下市」的神話了!!
海外發行的ETF,例如美股ETF,也會下市嗎?
美股規模都是世界級的,跟台灣不在同一個水平上面,相比之下,下市被清算的機率非常小。但因為發行ETF數量是台灣的幾十倍,因此被下市清算的實際數量是更多。
隨便搜尋一下都是數十筆:
例如,2019/12/27 因為規模過小,被下市的美國ETF
- NewFunds S&P GIVI SA Industrial 25 ETF
- NewFunds S&P GIVI SA Resources ETF
- NewFunds S&P GIVI SA Financial ETF
- NewFunds SWIX 40 ETF
- NewFunds New South Africa ETF
2023/1/12缺乏流動性而下市
- VanEck俄羅斯小型股ETF(代碼 RSXJ)
- VanEck俄羅斯ETF(代碼 RSX)
境外基金的種類之多,不同類型的有不同的規定,每一國的條款又不一樣,我們很難一個一個探討。
有些ETF雖沒有被下市清算,卻有可能發生另一件事,併股或分割、更改槓桿倍數。
但說到底還是那一句話:政府覺得不靠普,發行商覺得無利可圖,就有可能下市清算。
如果覺得本站的文章有幫助到你,請點擊👉🏻美股券商「IB盈透證券」官方網站
盈透證券是美國上市的券商,可以投資200個國家,160個市場。
<開戶手把手教學(2025截圖更新)>
您的行動可以給我很大的支持🙌🏻❤️
本文僅為作者個人研究心得分享,盈透證券對本文提供的資訊正確性或完整性不負任何責任。詳閱文末風險揭露及免責聲明。
如何挑選不會被下市的ETF?
挑選ETF有考慮到這4個重點,比較不會挑到即將下市的ETF:
- ETF的規模要夠大
- ETF的交易量、流動性要夠大
- 發行券商越大越穩
- 選擇發行時間長、有歷史的ETF
ETF的規模夠大
台灣境內基金部分,我們前面有提到「多數ETF與基金都會設定,最近三十個營業日淨資產價值平均值低於新臺幣壹億元,就達其信託契約所定之終止信託契約標準」,基本上接近一億元台幣的ETF千萬別碰。 最好選擇規模有50億以上,甚至是200億以上的ETF,規模越大,發行商越有利潤,就越不容易走上下市清算的路。
台灣0050在2020年規模約539,530.00(百萬台幣),而到2025/5/31規模約5,138億台幣!
截至2024年底,台灣境內ETF總檔數已達277檔,總規模6.4兆元,其中規模千億元以上的ETF有16檔。
而境外基金的部分,我們要避免選到規模小於1,000萬美元(10 Mil.)的ETF,低於1,000萬美元是下市清算的高危險族群。而更保守的投資人更要選擇規模1億美元(100 Mil.)以上的ETF。事實上,規模大的ETF越容易吸引資金流入,讓發行公司降低管理費用,再吸引資金流入產生正向循環。
我們常見的境外美股ETF規模 (2025/06/20 資料來源: 鉅亨網)
- VT 先鋒全球股市ETF 約431.97億美元
- TQQQ ProShares三倍做多納斯達克指數ETF 約248.10億美元
- XLK SPDR科技類股ETF 約756.98億美元
這些常見的ETF規模都非常大,全部超過1億美元,下市清算的可能性非常的小。
ETF的交易量要夠大
當交易量夠大,也就代表該ETF的流動性越高。
當有人賣出時,會有另一個人買入,大部分的交易會被ETF內部吸收,不會影響ETF本身的成分與規模。
沒有人會希望賣出時,掛單兩三天還是沒有人買吧?
(台灣境內基金ETF,成交量沒有5,000萬台幣以上就別考慮了)
發行商越大越穩
小間的發行商往往代表著獲利能力不佳、表現不穩定、財務結構不紮實,小發行商倒閉風險的可能性就比大發行商大得多,所以應該盡可能避開知名度低的發行商。選擇市場上知名的ETF發行公司。
知名度與規模較大的發行商,例如:
- 境內基金:元大證券、富邦證券、第一金、國泰等。
- 境外基金-美股: iShares安碩、SPDR、Vanguard先鋒、PowerShare。
美國這四間發行商的ETF,產品數量、交易量與規模佔全球市場ETF的八成,當然也比台灣的大非常非常多)
👉🏻本站ETF分析文章
PS.當年2008前雷曼兄弟也因為是百年大公司,規模很大很有歷史,而深受信賴,最後還是倒閉了,所以並非大公司、有歷史就沒風險,只要投資就有風險的存在,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市場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,盡可能地降低已知風險,而不是追求零風險。
選擇發行時間長、有歷史的ETF
如同前面所提到,市場有大者恆大的趨勢。投資人很自然地會選擇老牌、有歷史數據可追蹤的投資標的。ETF規模、交易量,自然也是數一數二,被下市清算的可能性就會很低。
💡那我們看到這裡,來問各位一個問題:
同樣是看漲道瓊指數,如果你擔心被下市清算風險。你會選擇買哪一個?
- 2016發行的 台灣國泰投信發行的美國道瓊ETF(00668) 規模約1,777.96(百萬台幣)
- 美國券商2000年發行的iShares道瓊美國ETF(IYY) 規模約1,165.35(百萬美元)
ETF下市清算後,會跟個股股票一樣歸零變壁紙嗎?
答案是:剩餘價值仍然存在,不會歸零,不會變壁紙,這是ETF與個股最大的不同。(但長期跌幅過大,可能使剩餘價值趨近於零)
ETF下市清算後,成分股的剩餘價值還是存在,券商會將你所擁有的股份價值,扣除必要成本後歸還給你。
錢還是拿得回來,不會變成壁紙歸零。
追蹤道瓊指數的ETF,是模擬道瓊指數的成分股的比例去持有股票。例如:10%是蘋果股票,10%是微軟股票。當ETF清算時:
- 券商會將所有成分股賣掉
- 按照你的持股比例分配現金給你
- 你拿到的是實際剩餘的價值,不是零
嚴格說起來,個股股票也不會歸零,下市後投資人仍然擁有股權,投資人可以私下找人買賣股票。
但通常會下市脫離公開交易市場,公司大多也快倒閉甚至是已經倒閉,要找到人願意接手你的股票非常困難,即使願意買也是用非常非常低的價格,所以形同價值歸零。
雖然ETF下市不會讓你血本無歸,但這不代表你可以隨便買!選錯ETF,你還是會面臨:
- 高風險的清算過程
- 不必要的稅務問題
- 被迫在不對的時機賣出
真正的關鍵是:如何從一開始就選對ETF?
這就需要系統性的美股投資知識。單純知道「ETF不會歸零」還不夠,你更需要學會:
- 如何評估ETF的真實風險
- 美股市場的遊戲規則
- 建立長期穩健的投資組合
免責聲明
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交易執行及結算服務。本作者與盈透證券並無合作關係,不是盈透證券推薦的對象,也不是盈透證券的代理人。盈透證券對本文提供的資訊正確性或完整性不負任何責任。欲了解更多盈透證券的資訊,請造訪 www.interactivebrokers.com。
本文內容並非盈透證券對於任何證券、金融商品或投資工具的買賣建議,也不構成任何投資策略的推薦。投資有賺有賠,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定前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建議,並充分了解投資商品及服務所涉及的風險。風險揭露聲明請參考盈透證券官網。本作者為盈透證券客戶,盈透證券會依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向創作者支付費用。
暄
台科大數位所畢業,文科出生。一場大病讓我重新思考財務規劃,從投資小白開始學習美股投資。現在能看懂財報、分析ETF,我把學習過程都記錄下來,希望幫助更多人在投資路上少走冤枉路。
投資路上,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。
這裡是從零到一開始投資理財的平台,自由且堅定。
《平凡暄誓》接受自己的平凡,然後全力以赴的出眾。